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

魏德聖(Wei Te-Sheng,1969年8月16日-)介紹台南名人,《海角七號》獲得億萬票房佳績,因而聲名大噪。2011年電影《賽德克·巴萊》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。

魏德聖出生於臺南縣永康鄉(今台南市永康區)。遠東工專(現遠東科技大學)電機科畢。 無意間翻閱到一本由邱若龍著作的《霧社事件》(現名為漫畫·巴萊),促使魏德聖日後拍攝《賽德克·巴萊》的動力所在。於2003年拍攝以臺灣原住民抗日之霧社事件為背景的《賽德克·巴萊》試拍片初試啼聲,唯當時知名度不高,資金籌措失敗。 後接受新聞局補助,於2008年上映之《海角七號》橫掃全台票房而一舉成名,順利募得《賽德克·巴萊》拍片資金。 目前國片票房仍由《海角七號》的5.3億元稱霸,《賽德克·巴萊》上、下集各以4.72億元和3.18億元搶佔2、5名。 拍片契機[編輯] 服役時,在軍中認識一位世新畢業的同袍,聽其終日談論電影。退伍後,因工作上沒有背景與經驗,無法直接獲得電影電視界的錄取。魏德聖在機緣下,翻閱到一篇刊登演員訓練班的廣告,因此前往報名,魏德聖就此開始入行。最初,魏德聖先進入一家小型傳播公司擔任電視節目助理,開始步入影像世界。1993年,金鰲勳籌拍軍教片《想飛──傲空神鷹》,魏德聖擔任該片場記,認識了楊德昌電影工作室人員,因而在工作結束後進入楊德昌電影工作室擔任助理。1995、96年間,日本導演林海象來台拍攝台、日合作片《海鬼燈》,魏德聖獲得機會出任該片製作助理,之後在楊德昌籌拍的新片《麻將》中,又於短期間從場務、助導而升任副導,龐大的工作壓力所伴隨而來的學習機會讓他獲益良多,也為他日後從事電影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。 作品[編輯] 紀錄片/短片[編輯] 1995年-《夕顏》 錄影帶作品 導演 1996年-《對話三部》 16mm劇情片 導演 199
7年-《黎明之前》 16mm劇情片 導演 1999年-《七月天》 (About July) 16mm劇情片 導演 2003年-《賽德克·巴萊》 五分鐘試拍片 策劃,導演,監製,劇本 2009年-《雨過天晴》 16mm劇情片 監製 2011年-《10+10》中的〈登場〉 短片 導演 電影[編輯] 1996年-《麻將》[3]副導演 2002年-《雙瞳》[3]策劃 2008年-《海角七號》[3]策劃,導演,監製,劇本 2011年-《賽德克·巴萊》[3]導演,劇本 2014年春節-《KANO》[4][5][6]監製 文字作品[編輯] 劇本[編輯] 1994年 - 《賣冰的兒子》 2000年 - 《賽德克·巴萊》[7][8] 2003年 - 《火焚之軀──西拉雅》 2008年 - 《海角七號》[9] 2009年 - 《黃金甲子園》 書籍[編輯] 2002年 - 《小導演失業日記-黃金魚將撒母耳》(記述期間2001年7月5日至2002年2月10日除夕前一日)[10][11] 2011年 - 《導演.巴萊─ 特有種魏德聖的《賽德克‧巴萊》手記》 (賽德克‧巴萊3)[12] 得獎[編輯] 劇本《賣冰的兒子》獲得1994年臺灣新聞局「優良電影劇本獎」 短片《夕顏》獲得1995年第十八屆金穗獎「優等錄影帶」 短片《對話三部》獲得1996年第十九屆金穗獎「優等短片」 短片《黎明之前》獲得1997年第二十屆金穗獎「優等短片」,比利時「布魯塞爾影展」「優等短片」 短片《七月天》獲得1998年電影短片及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劇本「賽德克.巴萊(真正的人)」獲得2000年臺灣新聞局「優良電影劇本獎」 劇本「火焚之軀──西拉雅」獲得2003年臺灣新聞局「優良電影劇本獎」 電影《海角七號》獲得2006年新人組輔導金500萬元,臺灣「台北電影節」百萬首獎,日本「亞洲海洋電影展」最佳影片首獎,美國「路易威登夏威夷影展」劇情片類首獎 第45屆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第48屆金馬獎「賽德克.巴萊」最佳劇情片 2013年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港臺導演獎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